【48812】普通的崗位 奮斗的故事(一線調研)

发布时间: 2024-04-21 07:19:44 人气:1 来源:球王会-案例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國內变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深重,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途邁出堅實脚步。

  歲末將至,本版推出特別策劃,走近5位普通人的日子,问候普通中蘊藏的繁荣力气。他們的故事裡,可以正常的看到一個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

  黑龍江嫩江市,黑土地白雪皚皚。農田邊,前進鎮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崔晶指著不遠處說:“這條侵蝕溝足有13公裡長,名叫利民大溝,乡民祖祖輩輩受它影響。”過去,大溝泥沙淤積嚴重,一到旱季,少說也有兩場澇災,溝邊土地全遭殃,經常減產絕產。

  本年中心一號文件提出,全面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多渠道添加投入,2022年建設高標准農田1億畝。

  “年头聽到音讯,嫩江成了高標准農田建設整縣推進試點。沒想到動作這麼快,天寒地凍的時候,政府就開始組織施工改造。”作為聯合村春色種植專業协作社的理事長,崔晶召開動員會,鼓勵我们參與改造。

  社員於貴龍榜首個反對:“這地還沒種,就先損失5畝,這不是讓我們倒貼錢嗎?”

  原來,办理侵蝕溝所需工時較長,7月才干竣工,有5畝地因為施工需求,會錯過5月的播種期。動員會上,崔晶說得口干舌燥,仍然有人不買賬,最终大伙兒不歡而散。

  “大龍,高標准農田建設是國家給咱農民的福利方针。咱們眼下損失一點,到年末就能回本,往后更是年年获益。你就信我一次,可好?”看著老崔熬紅的雙眼、被雪打濕的衣裳,於貴龍終於點了頭。

  利民大溝徹底變了樣。經過石籠護砌、整形清淤等办理,利民大溝现在“大雨不成澇、暴雨不成災、連陰雨不成洪、雨過田間無積水”,排水體系建了起來。過去溝邊沒人愛種的地步,現在成了“香餑餑”。

  舍棄5畝“望天田”一年的收成,收獲3000畝“豐收田”。比及秋收,大豆畝產添加100斤,玉米畝產添加200斤,若算總賬,协作社比上一年增收70余萬元。

  “過去這裡都是零散‘小地塊’,看不出模樣,現在不僅連成片,還成方成塊的,大機械作業便利多了。”崔晶說。本年秋收,社裡新添了聯合收割機、秸稈破坏還田機等裝備。

  現在本是農閑時節,崔晶卻一天也閑不住。“建成的高標准農田統一納入永久根本農田數據庫办理。作為村級田長,我得動態把握管護、土地利用、犁地質量等級變化等情況。”崔晶自感肩上擔子不輕,“這麼好的田,更得管好種好,才干對得起這片黑土地啊!”

  本年末,黑龍江省將累計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准農田超1億畝﹔放眼全國,高標准農田將累計建成10億畝,保证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

  “老板,我又來啦!”進店的顧客小趙是常客。春天時,在這家位於上海虹口區的小餐館,小趙買到了甘旨的點心。

  那時候,上海的疫情嚴重,客流量直線下滑,“樣樣體面”的店东徐志榮給部分員工放了假。之后,城市按下暫停鍵,餐館卻沒有靜下來,邻近居民的送餐需求大增。“訂餐信息像潮水一樣。”老徐回憶,此外餐館還要給大街環衛工人供應盒飯。

  千方百計弄到原材料、按時出餐、協調車輛送餐……那段時間,徐志榮每天忙得團團轉。“多忙?那兩個月,我的兩個微信號的老友新增了近萬人!”

  每天做800多份盒飯,作业量大,員工又要在餐館打地鋪歇息,眼看場地不夠用了,徐志榮隻好給近邻已閉店的麻辣燙店东打電話,尋求場地援助。鄰居爽快答應了,而徐志榮支付的房租,成為對方后來恢復經營的一筆重要資金來源。“困難的時候,我们相互幫襯就過了難關。”老徐說。

  夏天,整個大上海開始全面復蘇,餐館門口的兩棵綠樹生機勃勃,但餐館的就餐量卻沒有上來。算一算資金流水,刨去房租、水電燃氣、員工工資、食材本钱……在餐飲業摸爬滾打多年,已經開了3家門店的徐志榮感到一陣寒意。

  煩惱的人不只是老徐。疫景象勢剛見好轉,堂食還有風險,上海不少公司的經營者也在為員工怎么安全就餐發愁。這時候,牽線搭橋的人出現了,物業公司最了解兩方的需求。於是,徐志榮的餐館開始為多家公司供餐。上班族每天上午通過小程序下單,正午到餐館出示就餐碼,服務員遞上餐食,全程不到2分鐘。晚上,徐志榮再匯總就餐量,給對方報賬。

  暖心方针接二連三。徐志榮位於長寧區和浦東新區的兩家門店享受了共計22.5萬元免租優惠。

  過去幾個月,每到水、電、燃氣繳費的時間節點,徐志榮都會欢喜地發現,最終金額打了九折。老徐了解到,上海市加速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计划提出:“對非居民用戶給予3個月應繳水費(含污水處理費)、電費、天然氣費(不包括燃氣發電企業用氣)10%的財政補貼。”

  此外,徐志榮屬於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應稅銷售收入適用3%征收率,本年4月1日起至年末,都免征增值稅。“這些都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决心。有决心,作业就好辦。”徐志榮說。

  靠方针扶持和菜品推陳出新,老徐的小餐館成了整條街最早恢復人氣的店鋪之一,生意从头步入正軌,他開始考慮開第四家店面。

  感受到市場穩步回暖的,不只是小餐館的老板。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自7月份實現轉正,9月份同比增長0.3%。隨著居民外出購物、就餐和旅行等活動逐渐恢復,餐飲業營業額恢復增長,9月,上海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7.2%。

  想維持顧客的新鮮感,需求支付更多汗水。每發明一道新品,備菜流程都要更新,才干確保食材新鮮。“這樣做雖然辛苦,但不愁客流,薄利多銷嘛!”徐志榮說,“我想尽力為社區守住一份撫慰人心的煙火氣。”

  天黑,位於湖北襄陽市的大機車間裡燈火透明。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仔細地觀察著顯示屏上的運行參數。幾天后,這批鐵路工程機械將跨江過海,運抵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11月16日,雅萬高鐵初次試驗運行成功。這條鐵路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是中國高鐵初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

  “這也有我們的一份功勞。”金鷹重型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王江,帶領研發團隊為雅萬高鐵定制生產了鋼軌打磨車、探傷車和重型軌道車等一系列工程設備。

  打磨頭緊貼著鋼軌高速旋轉,濺出一排排耀眼火花……雅萬高鐵採購的鋼軌打磨車僅用3個月時間就成功下線。速度為何這麼快?王江解釋:“這批產品首要部件和我們研發的96頭鋼軌打磨車通用,可沿袭既有的老练技術和装备。”

  接到研發96頭大型鋼軌打磨列車任務,被录用為總體設計師的那一年,王江不到30歲。當時,這項技術在國內還是空白,全世界隻有兩個國家把握。年輕氣盛的王江憋著一股勁兒,和團隊設計了兩萬多張圖紙,成功破解26項技術難題,研發出打磨車。

  對打磨車而言,行駛速度越均勻,打磨作用越好。可鋼軌不是平直道,線路斜度、磨頭阻力時刻在發生變化,怎樣操控400多噸重的打磨車自動勻速運行?操控系統是關鍵。“它就像打磨車的‘大腦’,識別傳感信號,操控器材動作。”王江介紹,操控系統價格昂貴,佔整車利潤的80%以上,但這項中心技術多年來依賴進口。

  王江帶領團隊從頭探索,15名工程師組成打磨實驗室,通過打磨小車的作業工況進行反推,開展逆向設計。工程師們在實驗室鋼軌上模擬不同作業環境,先后採集了1000多萬條數據。

  本年,自主研發的打磨操控系統終於達到量產標准,將打磨車作業后鋼軌外表的粗糙度操控在了6微米以內,相當於頭發絲的1/10。7月,一台有10多年工齡的打磨車接受了“大腦移植”——更換上自主研發的操控系統。經過測試,新系統在打磨精度上優於進口產品4微米。王江長舒一口氣:“這意味著我們讓一根鋼軌的运用壽命提高了5年。”

  现在,金鷹重工已開發出具有彻底自主知識產權的鐵路工程機械產品110余種,把握中心技術30多項,获得專利200多項。企業地点的湖北省,本年前11月,全省高技術制作業添加值增長21.6%,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3%。

  王江記得,小時候,村裡的白叟說,“鐵路修好了,你就能走出大山了”。现在,中國鐵路已走向世界。王江說:“技術過硬才干走得更遠。我們要繼續瞄准‘高精尖’,讓中國高鐵更智能、更安全。”

  藤纏樹、根抱石,腳下亂石嶙峋。走在前面的李大江,雙手替换抓著藤條和樹根,從一處岩石攀躍而過。上百米的落差,七八十度的坡,險處絕壁近乎笔直。回頭望,已看不到來時的路。跟隨踏勘小分隊,記者不知不覺已身處鸚哥嶺紅坎片區的一處峻峭山崖。

  這裡,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4269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2.1%,涵蓋了島上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保存了我國最完好、最多樣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

  2021年10月,榜首批國家公園正式揭露宣告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名列其间。

  當年,李大江調任國家公園办理局鸚哥嶺分局局長。一年來,不知在雨林的懸崖峭壁上蹚了多少險路,勘探路上看到的問題,讓這位老林業沒少犯難。

  頭道難題,是片區的“堵點”。上世紀70年代,為了解決用電難,鸚哥嶺裡建起了1600千瓦的小水電,攔水發電形成河水斷流,天然河谷的魚類洄游通道被阻斷,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

  第二道難題,是鸚哥嶺主林層的外來物種“飛機草”、刺樹。“飛機草”砍了又長,刺樹參天,本乡樹種爭不到陽光和養分,天然林木難以更新。

  生態保護問題杰出,游客也不願意來。鸚哥嶺本應是生態教育窗口,但森林棧道斜度太陡,白叟小孩難行,且沿途隻聞水聲不見水,奇花異木難見到,游客诉苦:“既沒有水,也沒有樹,白來了。”

  那邊要發電,這邊魚要水,解決生態堵點,難在十多人的轉崗,李大江多方溝通,問題終獲解決:“小水電2023年要退出,退出的建設用地用來搞生態旅行,電站職工轉崗講解員。讓綠水青山變作金山銀山。”

  小水電的“堵”能打通了,還要解決外來物種的“搶”。李大江帶人清雜草挖刺樹鋪草皮,添加虫子棲息地,把原來誘殺昆虫的白熾燈都換成了環境友爱型的暖色燈。“有虫就有鳥,雨林鳥類有了嬉戲場地,它們帶來的樹種落在草皮上生根發芽,天然林木就能更新。”现在,越來越多的榕樹、木棉、黃花梨等本地樹種落地扎根在鸚哥嶺。

  “打掃”好了鸚哥嶺這片寶庫,李大江尋思怎么讓游客有更好的觀光體驗。“棧道不能太陡,也不能太長,要看得到原始林溝谷河槽、見得到天然林季節性草地,盡或许‘偶遇’更多種植物。”本年3月,鸚哥嘴生態展现區提高行動啟動,同時增補棧道線路,精心設計斜度、台階和落差。

  為了完善線路,李大江和搭档反復在山裡蹚路。隨勘探隊走的這條線路,山崖土層薄,地濕滑,記者花了40多分鐘,終於下到崖底。密林映衬下,環形山沟出現。循著水聲望去,一條銀瀑從百米高的絕壁傾瀉而下。“這是兩個月前棧道改線踏勘的意外之喜。”李大江計劃著,等小水電退出后,把這裡建成溪谷綠廊,“施工圖已經出了,山中的美景等著游客來。”

  晨曦微露,透過車窗望去,龍門吊筆直矗立,鑲上了一層金邊。丁磊搓著手,鼻尖呼的熱氣,一並融入這如畫般的冬日剪影。

  古城“剛睡醒”的樣子,對這位85后集卡司機而言,再了解不過。在西安國際港站,丁磊轉運的集裝箱,正准備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啟程“出遠門”。

  不遠處,汽笛鳴響,一列“長安號”正緩緩駛出。50個集裝箱裡,滿載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將於十幾天后抵達歐洲。

  “鋼鐵駝隊”奔赴“一帶一路”沿線,丁磊每天忙活的,便是幫班列“收拾行囊”。在國際港站,有600多名集卡司機短駁轉運,在堆場來回络绎。

  丁磊的老家丁家村,距國際港站僅4公裡。“長安號”乘著“一帶一路”建設東風,將西北內陸面向開放前沿。

  “一年比一年忙。作為司機,也最盼著忙。”3年前,丁磊成為集卡司機,與“長安號”結下不解之緣,2022年,是他作业以來“最忙、最充實、最适意”的一年——

  “本年,‘長安號’開行量初次打破4000列。”丁磊說,“這陣子,貨運量特别大,每天開行20多列。我們的作业節奏也成倍加速。”小小的駕駛室,滿是繁忙的痕跡:保溫壺裡,早上灌的熱水,正午還沒打開﹔旁邊的大飯盒,透著余溫,卻顧不上扒拉一口……

  “越忙越高興”的背面,是認可與感動。“剛作业那會兒,每天能跑一兩趟﹔現在每天四五趟,最忙的一天,跑了6趟。”丁磊笑言,忙起來心境舒暢。“親朋老友必定,特别是妻子支撑,讓我心裡特踏實。”

  “進站后,稱重、落箱,都要趕趟兒,錯過飯點是常事。”妻子疼爱丁磊,每天早上打包午饭。“看,還有橘子和牛奶。”丁磊打開飯盒,甜美爬上眼角眉梢。

  繁忙的集卡車,背面是奔驰的“長安號”。“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長安號”快速發展——運行之初,“長安號”年開行量缺乏百列﹔丁磊入職的2019年,開行2133列﹔2022年,年度開行量初次打破4000列,常態化開行國際線路17條,根本實現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地區首要貨源地全覆蓋。

  本年,勤劳的丁磊,運貨更多了,腰包更鼓了。他把老家的房子整葺一新,“總算了了多年的心願。”

  汽笛聲中,一列“長安號”經過萬裡奔騰,緩緩入站。集裝箱裡的各類貨品,不久后將擺上國內貨架,走入尋常百姓家。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