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在求是撰文谈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问题

发布时间: 2023-11-04 02:44:22 人气:1 来源:新闻中心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它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推进我国产业体系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格外的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和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要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正确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明确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一五”时期集中力量建设了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代表的工业体系,其中装备制造业68项,其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使装备制造业发展在更大区域布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世界上只有美、日、德、法、俄等少数国家能做到这一点。这是我国继劳动力优势之后的又一比较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十分突出。一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顶级规模的产业门类之一。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8.3万家,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资产合计达7.3万亿元,利润4536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25.1%和24.1%。二是装备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每亿元固定资产吸纳就业774人,高于全国工业中等水准292人。三是装备制造业关联度大。装备制造业为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从而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升级。四是装备制造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较低,同时也是其他产业节能减排的技术保障。装备制造业属于高级组装型产业,目前每万元工业产值耗能0.12吨标准煤,大大低于全国工业中等水准的0.93吨。先进技术装备更是节能减排的有力工具。五是装备制造业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在信息、软件等新兴技术的带动下,先进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各项工业技术的集成和高新技术的载体,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绕月工程、纳米材料开发应用、核能研究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之间的竞争,我国装备产业的资源配置逐步优化,改革和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公司集团正在做大做强。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一批由大学和科研院所创办、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高科技企业正在迅速崛起。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的优化,使其集聚效应得以体现。上海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努力将临港和长兴岛打造成为以超、大、重为特色的重大技术装备基地。辽宁、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将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强省战略的新支点,加快扶持发展。哈大齐工业走廊、大连“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等一批存在竞争力的产业积聚地正在形成,要素聚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首次超过石化产业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新增工业利润的一半以上来自于装备制造业。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使其国际竞争力逐步的提升。在保持价格上的优势的同时,更看重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如常规火电、水电机组、经济型数字控制机床等,我国可完全不对这些设备做市场保护,在国内招标中,大都是国内企业中标,国外企业已经基本放弃与我国企业的竞争。在个别领域我国企业的产品已走在世界前列,如振华港机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80%。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等7家机床制造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购了10家国外知名同行企业,引领了“走出去”兼并重组国外有名的公司的潮流。

  近年来,我们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行业需要,通过确立国产化依托工程,组织统一对外谈判,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实现了部分重大装备首台套的生产,扎实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增强了产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发电设备。我国电力工业于1882年诞生于上海,第一台发电设备仅11.76千瓦。2006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6.22亿千瓦,其中国产设备容量占88%。国产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并网发电。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又自主开发了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些性能指标超过了国外水平。针对北方缺水地区研制的30万、60万千瓦空冷火电机组及大型空调设备已实现国产化,较常规水冷机组节水75%以上。60万千瓦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可达70%,一些核心部件已实现国内制造。引进了国外大型燃机制造技术,产品国产化率慢慢地提高,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大型燃机的历史。

  冶金装备。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宝钢三期设备国内供应部分超过80%,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了国产化。鞍钢与一重合作研制的2150毫米热连轧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宝钢与二重合作开发的5000毫米宽厚板轧机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石油化工装备。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石油炼化装置的主要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已攻关研制了22.5万吨/年规模的PTA装置大回转干燥机,高温度高压力钛材换热器、结晶器、真空过滤机等关键设备。

  聚酯成套装备。在消化引进10万吨聚酯成套装备技术基础上,国内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聚酯成套装备,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聚酯装备的历史,并已出口国外。产能30万吨的国产聚酯装备预计今年投入生产。粗略统计,由于实现了国产化,这几年我国聚酯项目投资节省1000多亿元。

  水泥成套装备。自主建设的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装备国产化率已达90%,并开始批量出口,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06年底,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多条,水泥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

  轨道交通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取得很大进展,车辆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以上,基本具备了A、B型车设计、制造能力,大断面车身铝型材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设备造价大幅度降低。

  煤炭石油采掘装备。年产600万吨的煤炭综采超重型成套装备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太原重机厂制造出了55立方米电铲,成为可与美国匹敌的世界三大企业之一。我国钻机制造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陆地钻机生产商。

  工业自动化产品。国产火电分散式控制管理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其中30万千瓦机组用DCS市场占有率接近50%。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产DCS在大连庄河电厂成功投入运行。秦山核电站国产核电设备配用的DCS也由国内提供,百万千瓦核电DCS也将在用户支持下实现国产化。国产控制管理系统已开始用于钢铁、化工行业。

  数控机床。国产数控机床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逐步的提升,中低端数字控制机床已得到用户广泛认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90%经济型数控系统和一些中高档数控系统由国内制造。部分我国急需、受制于国外的高档数字控制机床研发取得了新突破,五轴高精尖数控加工设施开始立足国内供给。

  船舶装备。已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30万吨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8000标箱级集装箱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正在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实现了国产化并开始出口,成为继日本、韩国和捷克后世界上第四个船用曲轴生产国。

  重型机械。一重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上吨位最大、具有当代控制技术的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大型锻件制造水平和能力。

  环保装备。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烟气脱硫装置等相关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准不断改进,品种规格逐渐丰富,初步扭转了落后局面,大大降低了环保工程建设价格和运行费用。

  医疗器械。自2002年以来,我国重要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达到了70%—80%,一些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

  客观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水平,应该承认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国产装备对国内市场的整体满足度不到60%,在重大装备领域更低,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精微加工设施(如半导体加工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装备中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产品配套还要依靠国外,如航空发动机,船舶、飞机的导航仪器仪表,信号系统,精密高档轴承,变频器,数控刀、量具,高速列车的刹车系统等等。就装备的技术上的含金量而言,我国目前只能算是第二方阵中的成员。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政府对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一些企业只重视设备进口而忽视技术引进,或重视技术引进而忽视消化吸收,重复引进现象严重。二是作为主力军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低水平复制制造能力还很普遍,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效益的投入还不够;引进和跟踪模仿多,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下的功夫还不够。三是研发资产金额的投入不足。我国装备制造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占出售的收益的比重仅1.2%,比日本等发达国家低4个百分点;我国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1∶0.36,而工业发达国家通常是1∶3。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像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等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大公司集团。五是国内市场资源仍未能充分的利用,用户支持装备国产化的氛围还未形成,自主创新产品推广使用难度较大。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把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继续引向深入。

  继续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要以16项重点装备领域为主攻方向,以国家重大工程和大宗设备订单为依托,研发制造与使用运行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国内分工协作与统一对外谈判招标相结合,深入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在电力装备领域,要以大连红沿河等核电站建设项目为依托,基本实现二代+核电机组设计制造国产化;以浙江三门、山东海阳等核电站建设项目为依托,做好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核电站自主设计、自主运营,关键设备自主制造。支持骨干企业未来的发展,争取近两年内具备大型风电机组总体设计能力,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在原材料加工装备领域,要组织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和引进技术再创新,全方面提高冶金设备的成套水平和国产化率。并大幅度提升百万吨级乙烯和百万吨级PTA设备的成套水平和国产化率。在交通运输装备领域,要抓紧建设现代化造船基地,增强产品研究开发和建造能力。依托国内四大航运企业和三大油气企业的批量订单,组织并且开展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大型汽车运输船、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等产品的设计制造自主化。要继续深化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使其再上新台阶。在基础装备产品领域,要依托国家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平台,以保障重要行业的需求、替代大批量进口为目标,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积极支持高效节能减排装备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设备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装备制造业要抓住机遇,抓紧研制适合市场需要的设备,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一要积极开发制造各类环保设备和环保监测设备,满足各行业环保改造需要。要重点培育若干个骨干企业,提高环保设备开发制造水平。重点发展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大型环保装备,以及报废家电、汽车处理等资源综合利用设备。二要全力发展各类清洁能源、新能源设备。三要研制高效节能减排设备,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革新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工业电气和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变频电机,使人类生产、生活的能耗普遍降低。冶金工业采用连铸连轧设备后,使铸造工序和连续的轧制工序联为一体,以大幅度的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完善行业发展环境。一是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要推动企业尽快成长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充实和完善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急需、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技术装备研制,继续给予资金支持。选择装备制造业的若干重点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扶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促进制造企业与科研院所、使用企业的联合。培育一批集系统模块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公司,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鼓励支持国内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并购参股国外先进企业。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三是积极为推广使用国产装备创造条件。借鉴国外通行做法,着手研究制定有关法律和法规,为“国货国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管,抓紧研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引导用户单位和项目业主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和产品规格,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加强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防止设备招投标中歧视国产设备。四是努力营造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的发挥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装备制造业研制和应用的成功事例,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对装备制造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违反供货合同,用户歧视国产设备等反面案例也要勇于曝光。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以及港澳台工商界知名人士,考察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应用工程,增强社会各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认知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