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机加工件
产品介绍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051型驱逐舰

发布时间: 2025-04-24 13:01:39 人气:1 来源:机加工件


  首舰于1968年底在大连造船厂开工,1971年底交付。当时由于进度要求紧,试验尚不充分,因此在交船后,1972年至1974年,由海军组织研制厂、所参加,对首舰进行了补充试验。1974年底,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有些缓装设备,在定型后陆续装舰并进行了试验。

  051型的配套设备共有1240项,其中新研究设备为110项,原材料732项。在国防科委、工办的统一领导下,对051型设备、材料的研制作了统筹安排,并多次组织全国性的总体与设备系统的技术协调会。1967年召开的315会议,由总参、国防科委、工办、海军及有关工业部组成领导小组,召集了160多个单位参加,组织全国力量,落实了 051设备的研制任务。

  051型航速高,安装了当时研制的不少新装备,采用了903高强度低合金钢,对海攻击能力强,通过南海6级海情适航性试验,证明舰的总体性能是合格的。

  051型的各个系统都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联调试验、精度和射击试验。同时,051型拉开了中国水面舰艇武器装备按系统来进行设计的序幕,后面的053、037等产品也延续了这种武器系统模块设计模式。走上这一步是具有开拓性的。不过由于经验不足,也有些装备未经陆试直接装舰,给研制工作带来了困难。

  通过 051的研制,国内形成了水面舰艇及其装备器材的配套体系,也相应地培养了一批人才。造船厂得到了发展,国内的舰艇、动力、导弹、火炮、水中兵器、雷达、水声、指挥仪、通信导航、光学、材料等研究机构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还提高了组织管理上的水准,并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和办法,这些经验也推动了其它水面舰艇的研制工作。

  051首舰,也就是105舰从1971年底交付部队后,在东海和北海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扩大试验,主要项目有深水高速试验、适航性试验、武器系统试验和电子干扰试验等。通过充分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察觉缺陷、处理问题,为051舰的定型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051的定型筹备工作是从1972年开始。1975年2月,国务院和发文批准051舰设计和生产定型。051定型后,701所即开始定型整图工作。1977年3月六机部在湘潭召开会议,研究了有关定型整图的问题,确定要吸取东、南、北海建造中的长处,结合上海中华船厂现场进行定型舰的整图工作。

  整图时,对每一份施工图都进行核查,作了不少修改:主锅炉进风管道改进;艉轴架由单臂改为双臂;对船体结构作适当加强;为适应580任务需要,增装海上油水补给装置;根据设备装舰要素变化作修改等。整图后其产品型号改为051D,按定型图纸,前后又建造了6艘。

  为了配合将在1980年左右进行的洲际导弹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代号为580的这一任务着陆点在南太平洋,要求海军对执行该任务的船队进行护航和实施海上编队指挥。海军于1977年4月向总参请示安排指挥舰设计建造,总参批复同意。当时离交舰已只有2年多时间,由于时间紧迫,最终商定指挥舰首舰在中华造船厂已开工的第二艘 051舰,也就是132舰上进行改建。随后,701所组织技术骨干到舰队,船厂进行调査研究,迅速制定了指挥舰改装设计方案。

  701所提出了密闭指挥室改进方案,改装设计的内容有:舰上层建筑重新设计,报房和生活舱室等的重新布置,无线电通信和雷达设备的更改和增加海上油水补给设备等。改装设计完成后,主要技术力量下现场配合船厂施工建造。指挥舰首舰在1980年3月如期交船,随即参加太平洋编队远航,作为护航指挥舰使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32舰在1983年又完成了381甲三座标对空警戒雷达和情报装置的改装。指挥舰加装新型电子设备,提高了作战指挥和对外通信能力。132舰设计中,舰上指挥所由露天式改为密闭的编队指挥室和舰指挥室,指挥员可在室内对编队进行指挥,对中国水面舰艇来说还是第一次。

  132舰加装海上补给接受装置,提高了远航能力。该舰主尺度和线型不变,而装备增加,上层建筑增大,受风面积和舰排水量增加、重心高度升高、稳性恶化等情况下,在舰总体设计中,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了舰的总体性能,使抗风能力保持定型舰同等水平,使航速达到同型舰最高数据。

  132舰服役后,多次执行国家和海军的重大任务,参加外事活动。1985年底,132舰和1艘油水补给船组成的编队远航印度洋,代表中国海军首次对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南亚三国进行友好访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出访返航途中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遭到狂风巨浪,历时5昼夜,最严重时浪高达9-11米,风力10-11级,实际海情达到8-9级,舰的稳性和总强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051Z指挥舰由中华船厂共建造2艘,分别是132和110舰,1982年4月,指挥舰改装设计获1980年度国防工业重要科技成果二等奖,132指挥舰现代化改装获1988年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051型的研制成功虽然成绩是巨大的,但由于舰上装备多,排水量和舱室空间紧张,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因此从1979年起,海军开始在赴英国考察的基础上,考虑051的现代化改装改进问题。1980年,七院任命潘镜芙为051改装型和改进型总设计师,负贵方案论证有关工作。

  1981年确定集中力量,先利用引进国外设备搞变尺度、加大吨位、综合性能较好的驱逐舰,这就是传说中的051S 型。首舰与英国合作,安装海标枪防空导弹、电子战系统等,从第三艘起装国内仿制、研制的设备和系统。1982年与英方签署了技术规格书和合同,后因合同未得到政府批准而自动失效。但是,合同的失效并未影响到国内电子装备的仿制、研制工作,3年的中英技术交往对改变和更新国内的设计思想起到一定作用,对中国自行研制的作战指挥系统、雷达、电子战系统等的研制起到借鉴作用。

  1979至1982年,中英谈判引进英制海标枪型对空导弹和指挥系统合作研制051S型舰的任务告吹后,海军于1982年10月提出对051型舰进行改装的设想。1984年1月27日,总参、国防科工委批复原则同意051型舰改装战术技术任务书,代号为051G型。051G型舰是在051型舰主尺度不变前提下,利用国内1985年前后的科研成果,提高舰对空和对海导弹的防御能力,改进通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电磁兼容性而建造的另一型导弹驱逐舰。

  该型舰由潘镜芙任总设计师,汪福瑞、郑福宽等任副总设计师;分别按舰的总体和各武器系统来进行战术技术论证,加强各系统与总体之间在技术上的协调;严格遵守新研制的设备或系统必须经陆上联调试验被鉴定合格方能装舰的原则,把好设备和系统装舰前的质量关;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外国一些关键系统和设备,如购买英国的通信系统及国外的污水处理装置等。

  该型舰由701研究所负责改进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首舰舷号为165,被命名为湛江舰,于1986年8月开工;1987年2月第二艘舰审查通过修改方案,并于1987年10月开工。051G初步实现了作战集中指挥、武器分散控制,缩短了作战反应时间,其对低空近程防御、电子对抗以及反导能力都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提高。

  随着科技新成果的进步,装备驱逐舰的综合反潜系统逐渐具备条件。1986年8月海军决定将该系统首先装备在051G型的第二艘舰上,也就是后来舷号为166的珠海舰。第二艘舰是在首制舰的基础上作了两项重要修改,一是配置综合反潜系统;二是导弹换型,将原有2座3联装回转式对舰导弹发射装置和6枚海鹰1号导弹,改换成4座双联装箱式对舰导弹发射装置,配备8枚鹰击8号A型导弹。

  综合反潜系统由309型综合声纳系统(含拖曳和舰壳声纳)、7826型综合反潜指挥仪、3联装鱼雷发射装置2座及75式12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座组成,在ZKJ4A改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上设置专门的反潜显控台。此外,原有的515型对空预警雷达由517A型取代。第二艘舰经过修改后,反潜能力大为增强,其正常排水量比首制舰略小,为3285吨,舰的平均吃水为 4.07 米。

  1984年5月,总参批准海军在105舰上加装直升机系统的请示,同意结合该舰的中修在舰上加装直升机系统。该项工程的技术设计由海军装备技术部论证研究中心承担,施工设计和改装任务由大连造船厂负责。

  按照改装设计,105号舰拆除了后双130毫米炮、后双57毫米炮、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艉部深水炸弹投掷器;取消了后主炮和后副炮弹药库及深水炸弹库;从原来后上层建筑前壁至舰尾增设一层甲板,其后部为起降平台,前部为可停放2架法制海豚直升机机库;此外舰上新设航空部门人员的住室。

  该项改装工程于1987年3月基本结束,同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12月24日进行首次直升机着舰试验获得成功,从而结束了中国驱逐舰未装直升机的历史,填补了海军装备建设的一项空白。

  1985年3月,海军司令员在视察南海舰队时指出:舰艇生活设施不完备,居住性差,给舰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影响舰员战斗力的发挥。希望能在两三年内对舰员的生活设施和生活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同年7月,海军和船舶总公司在上海联合召开了“双改”会议。会议确定对新研制的舰船,要求生活设施现代化,基本达到国外80年代同级舰船的水平。

  164舰是广州造船厂当时在建舰,已完成建造总量的71%,1985年9月被确定为 051型驱逐舰的“双改”首舰。1987年4月该舰工程基本完成,主要内容有改善厨房工作条件,扩大面积,换装厨房设施;增设军官餐厅、士兵餐厅和配膳间;换装新造水机,改进供水系统;加装空气净化器,改善舰上空调系统;加装闭路电视和洗衣、脱水、烘衣设备;调整会议室的布置,改善灯光照明和装潢;改善干部、士兵住舱设施和生活条件,加装油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改善卫生间设施和装修等,使164舰的居住性有了较大改善。

  1985年7月,中国派出技术、商务代表团赴法国当地考验查证海响尾蛇对空导弹系统,并就系统技术规格和商务事宜进行谈判。经多次商谈后,确定从法国购买2套系统,合同于1987年1月在北京草签。2月海军正式下达第一套装于109舰等6项改装任务。同年7月,合同正式生效。该项改装工程由大连造船厂承担,改装设计由701研究所负责。

  109舰拆除艉部上层建筑的双37炮,安装海响尾蛇对空导弹发射装置、海响尾蛇的火控系统和箱式弹库;拆除艉部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加装946型干扰火箭发射装置;在后桅杆上加装海虎型对空/对海雷达天线型综合通信系统;扩大上层建筑,设置作战指挥室,安装作战情报指挥中心等内容,该项工程于1991年完成。

  随着国产海红旗7型舰空导弹和JY83反舰导弹等装备的成熟并量产,在2000年前后,舰龄相对较新的109舰、110舰、165舰、166舰开始陆续接受改装,主要是增装海红旗7近程舰空导弹、换装突防性能更好的JY83舰空导弹,搭载量达到16枚。165和166两舰还用隐身外壳的H/PJ33B型双联装100毫米舰炮,替换下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76式双联装130毫米舰炮。

  尽管进行了多种多样程度的现代化改装,但051各舰的技术底子仍是来自于上世纪中期,随着中国052C、054A等新型水面主战舰艇的批量交付,051型舰也迎来加速退役。2020年8月,随着珠海舰和湛江舰的退役仪式,中国海军第一代驱逐舰051型的海上生涯正式落下帷幕。

  三联装回转式对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配海鹰1号导弹6枚;双130毫米主炮2座;双57毫米炮4座;双25毫米炮4座;12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座;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深水炸弹投掷装置2座

  515乙型对空预警雷达1套;381甲型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1套;354型对海警戒雷达1套;352甲型导弹攻击雷达1套;343型主炮炮瞄雷达1套;342型副炮炮瞄雷达2套;922型雷达侦察接收机1套;651甲型敌我识别器1套;601型搜索声纳1套;675型攻击声纳1套;SX-2型水中通信机1套以及电罗经、无线电收发报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