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10点技巧分享
发布时间: 2023-09-11 16:12:33 人气:1 来源:精密铸造厂家
管理就是监督与控制,不论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上,还是在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都必然要对常规工作来控制与监督管理。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对审计业务质量来控制,是完成审计目标、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必要对审计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在控制好每一个审计项目质量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重点掌控审计过程的关键点,以下是掌握审计重点的十个技巧。
这是各个关键点的前提,古人云“一身不正,虽令不行”,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在掌握时间进度、监督组员的工作进程、监督与协调等方面,要树立谨慎、进取、积极的态度,处处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作用,这样才可以能好地领导组员做好审计项目工作。
对于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程序一定要详细、考虑周全,每个审计程序必须与对应的目标相符,且具有操作性,便于审计人员在操作时能快速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是做好审计项目管理的先决要求。
在每个审计项目进点前,各组员都要列出工作内容清单或表格,包括抽查核对的数量、询问了解的有关人员及主要内容等。做好进点前的充分准备,也是考核工作的内容,同时方便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内容及进度进行审核及监督。
此为全程审计项目监控中的重点,审计实施是不是到位是检验一个审计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尺。在现场实施审计时,主要检查是不是按审计程序进行了必要程序,如盘点、核对等;是否从被审计单位总体上分析,收集信息是否齐全;结论是否恰当;取证是否充分与严谨、是否齐全、是否签字盖章完备。特别是对确定为问题的审计证据更是如此,审计认定的事实在审计证据上一定要表述清楚,该复印的证据一定要复印,而且所有审计证据都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防止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与被审计单位有意见分歧。
对于发现事项的描述,一定要明了清楚。特别对于确定为不合规的事件,审计报告中用来证明审计定性的事实描述一定要清楚,时间、背景、经过等来龙去脉一定要交代清楚,该说的话一定要说到位。要仅仅围绕定性的标题展开叙述,用清楚的事实来佐证定性。只有这样,被审计单位才能认可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处理处罚才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定性一定要精准。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严格按法律、法规来定性,所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起到证明定性的作用。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分析后确定问题的性质,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法规、公司制度等,一定要标出引用的依据,并精准到章节及条款,以增加报告的说服力及严肃性。常用的相关法规法律,如会计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和公司制定的有关制度及董事会的决议等。
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一定要恰当,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把握两条。一要评得准。首先,审计评价中评价的事项一定是审计过的事项,未审计的事项不能去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更不能去评价。审计评价必须与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和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审计报告中未提及的问题,在取证材料中一定要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其次,审计评价中的用词一定要准确,要仔细推敲。二要评得稳。审计评价一定要稳妥,如果要用被审计对象的材料,一定要经核实,做好取舍工作,未经核实或经核实有出入的数字,在审计评价中绝对不能反映。
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内审人员一般都对事件的经过、发展、原因了解比较清楚。经过充分的分析比较后,为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提出建议措施方案,建议方案要有详细步骤及流程,主要考虑成本分析及可操作性。
审计复核是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的关键。首先,审计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要做复核,如果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证据中有一定的问题,审计组长应当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其次,要严格履行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对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定性是否准确,事实表述是否清楚,定性和处理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是不是正确,审计评价是否恰当等内容的复核一定要到位,如有一定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
对审计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防止纰漏。审计档案是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是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应当妥善管理和保管,同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来源于:风险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