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全方面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向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2-13 19:02:35 人气:1 来源:常见问题

  党中央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策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11月15日,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指出,贵州省要切实增强军民融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清战略机遇,抢抓战略机遇,切实把军民融合产业做成国家经济与国防建设的贡献点和贵州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入推动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深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在12月8日召开“2016年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大会”。

  “十二五”期间贵州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2.5%,连续5年增速位居全国前3位。数据的背后折射出外来投资发生了显著变化:投资贵州的企业慢慢的变多,已有高通、惠普、戴尔、IBM、华为、联想、富士康、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在贵州落户;投资贵州的资金规模慢慢的变大,“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累计引进项目约1.2万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超过2.5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8.6倍;投资贵州的领域越来越广,军民融合、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等新兴起的产业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些惊人的变化,有力地表明除了传统的能源、矿产和特色产业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贵州正向各类投资者展示出朝气蓬勃的魅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发展格外的重视,同志在贵州调研时表示,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批准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和贵安新区等政策,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11月15日,贵州省召开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分别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政策优势,正在叠加聚合,逐步转化为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贵州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合理,集聚度高,以航空、航发、航天、电子信息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集中在贵阳、遵义、安顺和贵安新区。参照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省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做法,三市一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贵州今年还成立了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员包括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大数据、冶金等企业,以及科研机构、院校、金融机构等161家单位。至此,贵州省委、省政府与企业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已基本成型。同时,贵州省成立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将按市场化运作投向好的产业和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形成实际投资。目前,贵州军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2%,远高于全省工业的平均强度,涉军企业拥有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全省工业公司研发机构总数的40%以上,各类科研人员2.7万人,多数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均建成开放型公共服务平台。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来自贵州的教练机、航天技术、尖端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大飞机配套和外贸转包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大批订单。按照现有的发展势头测算,到2020年,贵州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年均增速将达18%以上,国防科技工业规模将进入全国前10位,贵州将实现由军工大省向军工强省的跨越。“十三五”时期,从纵向预计,贵州的军民融合产业“精核心”业务订单将源源不断,海外市场开拓高歌猛进;从横向窥测,“民”“民参军”领域必然与“大数据”“互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2025”交汇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必将给企业、社会带来丰硕的回报。

  ——制定服务清单和郑重承诺。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明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创新提升、布局平台、改革驱动、要素奖补、人才集聚、政策保障等内容。对新建投资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政策,使投资者享受高效、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以“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为目标,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努力打造“保姆型”政府。近年来,贵州组织并且开展了“双服务”大行动、工业“百千万工程”行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年”活动,由领导挂帅,定期到包括军工基地在内的企业和项目一线了解困难、处理问题。今年,贵州快速推进“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全力为企业投资贵州提供各种便利。

  ——开放包容的胸怀。贵州开放包容慢慢的变成了广大游客和外来投资者的共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无论你来自什么地方,都能在这里找到家一样的感觉。贵州对投资落地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将优先保障建设用地;贵州有着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于全国中等水准,对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需求,还开通了“绿色通道”;贵州电力供应保障充分,今年以来工业公司综合用电价格下降21%;贵州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完备,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综合保税区、无水港、外贸基地的建成,也大幅度提高了通关便利性。

  (一)军工领域: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和航空发动机四大板块为重点,争取国家重点型号的布局和重点项目落地。延伸拓展船舶、兵器、核工业和其他军需物资供应等领域,争取更多军工集团在贵州下订单、上项目。

  (二)民领域:坚持“技术同根、产品同源”,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扩大军工产品应用领域和军工技术的服务范围,共享科研测试平台。加强军工和民口企业的合作,推进现有特色优势产品技术的市场开拓,推动先进的技术的市场转化。

  (三)民参军领域:围绕国防建设需求,提升装备技术水平,立足本省四大板块,面向全军装备和后勤部门、全国涉军企业,增强承接任务和军工企业分包配套能力;以大数据为引领,军工资产、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为依托延伸的其他产业项目,均可纳入招商引资范围。

  教练机、无人机生产研发项目;航空机体部件、航空零部件、航空铸锻、环锻件、精铸件、标准件、紧固件、橡胶件;机载设备、航电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统、航空电机、二次电源;机场设备、通讯设施、地面机电设施等项目。

  C919和C929、宽体客机等大飞机、ARJ-21及新舟系列支线飞机的系统集成、大型铸锻件、大型覆盖件、航空组件、航电设备、机载设备、零部件等配套产业项目。

  通用航空飞行器、民用无人机的研制、试验、试飞、生产、销售,通航机场建设项目和依托其开展的运营、培训、维修、服务等一体化通航产业项目。

  军民两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要零部件、燃油控制管理系统、电磁阀、大容量混合动力发动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修理和服务基地等项目。

  航空发动机工程技术国际合作,风扇组件、涡轮组件、叶片;飞机机身托架、发动机吊挂、起落架阻力支柱、机翼调整器;飞机整流罩、框梁类零件和机翼铰链肋组件;平尾、垂尾、短舱部分接头;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航材环型件;精密壳体类零件、精密结构零件、液压滑阀偶件;生产模具、客机维修设备及工具等各类项目。

  围绕发展国家重点航天工程发展的配套产业和产品,卫星应用系统芯片产品、天线产品等项目;防空反导、高新武器装备类航天产品;配套电池、电机、电连接器、伺服机构、精密齿轮、传动机构、电动舵机、自由陀螺仪、微特电机、特种电源等项目。

  航天器卫星通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配套产品、地面导航、定位系统等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模块、高可靠及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硅二三极管、硅场效应晶体管、片式钽电容器、片式电阻器、继电器、连接器、新型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其他新技术新材料、可穿戴设备;汽车等领域应用级专用芯片等项目。

  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全地形车、冰雪消除车、挖掘机、特种车辆改装、汽车发动机、轮胎等项目。

  工程机械、海洋工程、高低压氧舱、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数控设备、防灾减灾、医疗救援应急装备、安防设施、采棉机、纳米气凝胶、超临界萃取装备、农业装备、旅游装备等项目。

  以大数据为引领,军工资产、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为依托延伸的产业项目,云平台开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办公、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指挥通信、监控预警、检测设施、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等类目。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分布式海岛微型电网、Q混合供电系统、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等项目。

  科研院所、工程实验、研发中心、创新平台、技术攻关、检验测试、人才交流技术培养和训练等合作项目。

  核工业、船舶、兵器系统军工产品配套;核级铸锻件、特种材料紧固件、核级基础件、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武器配套、舰船用钢绳钢缆、舰船用磨具磨料等项目。

  以省内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为主体,加快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抓紧制定工作方案,突出大数据引领,明确贵州示范区的定位和改革重点,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军民技术转移转化、军民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核心产业体系,完善实施载体,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调整优化存量、积极培育增量,以贵阳为中心,加快联结遵义、贵安、安顺三地,形成一体化的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优化空间布局。贵阳市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航天高新技术装备、专业化通信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和工程基础件。遵义市重点发展航天配套设备、航空航天零部件、成套设备和基础件。安顺市重点发展高级教练机、无人机、通用飞机、航空零部件、燃气轮机和专用车辆等产品。贵安新区重点发展卫星及应用、精密电子设备、大飞机配套零部件、大数据开发应用、新材料等产业。在省内其他市州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布局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产业基地。

  建设示范园区。以军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省市联动积极开展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加强完善小孟工业园、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遵义)、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区、贵安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园的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和政策环境平台,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加强对贵飞公司、航天风华、黎阳公司和振华新云等军工骨干企业核心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军品任务多、技术溢出效应大、科研生产能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助力其发展成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到2020年,力争形成一批军工主业强势发展的领军企业,各级次产值规模企业的数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鼓励军工企业逐步开展股权结构改革和市场化运作,全力发展民,从军工核心企业中派生出一批优势的民企业。到2020年,新增规模以上民企业50家。

  利用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等产业协作平台,理顺民口公司参与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渠道。到2020年,新增民参军企业200家,实现民参军广泛培育、遍地开花。

  建立优势产品型谱,延伸产品结构,推动产品系列化发展,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差异化的需求,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推动落后产品体系“瘦身健体”。

  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建设重点产品质量标准符合性认定平台,促进产品技术、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引导企业组织品牌体系建设,强化品牌构建与宣传。优选一批重点品牌,打造“贵州军民融合”形象名片,到2020年,力争培育形成10个全国知名品牌。

  依托“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立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库;加强要素资源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军民融合领域具有产品、技术、人才优势的领军、骨干和重点企业,热情参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空间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培育20个以上军民融合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20个以上民重点技术研发项目。

  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到2020年,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2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争取与央企军工集团共建4个创新创业孵化园。

  推动军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与高校、民用科研机构开放共享,加强双向服务协作,实现科技资源互通互动。

  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研发技术、集成应用等创新链一体化设计,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

  编制发布《贵州省军民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目录》和《贵州省军用技术转民用推荐目录》,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加快转化。

  依托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促进军工企业大范围的应用大数据,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与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有机融合。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实施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整机终端制造类产业项目,提升产品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和竞争力。实施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军民融合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依托工业云平台,建设全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衔接,全力提升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全力发展大数据软件与服务,打造完整的军民融合产业工业大数据软件产业链。积极拓宽大数据应用场景范围,推动移动网络、物联网等应用于军工安全保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信息处理、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领域。

  借助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5个100工程”人才支撑计划和优秀企业家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等,大力引进和培养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充分的发挥院士及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高品质人才引进培养平台作用,重点引进掌握关键技术、能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利用军工企业和事业单位生产、试验、检测设备和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师资力量,联合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建立军地人才交流机制,推进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大型军工骨干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干部交流,每年选派优秀干部交叉挂职、任职,促进军地人才合理流动,提升工作水平。鼓励民口企业返聘已退休离岗的军工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充分的发挥其技术专长,为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人才教育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