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力量⑧·新探索丨发展新质生产力衡阳的“赛道”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4-04-20 04:37:53 人气:1 来源:常见问题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宏大壮阔的时代课题,既关乎现在,也决定未来,既是一场激烈的“竞速跑”,也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

  空天、深海、深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风起云涌;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类脑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身处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下,衡阳如何借力发力,因地制宜找准“赛道”,绘制“路线图”,跑出“加速度”?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述,为各地结合实际推进生产力变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因地制宜”四字,意味着怎么样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答案”,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各地要依据自己资源禀赋及产业实际,在大框架中同中求异,探索“地方版本”。

  没有现成模式可复制,怎么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赛道”?无疑考验眼界和定力。

  虽然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但并非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把握新生“辩证法”,喜“新”而不厌“旧”,让新兴起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得益彰,既促进“老树”发“新芽”,又培育“新树”开“新花”。

  审视自身,衡阳的“因地制宜”,在于锁定“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和14条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共融”,推动原地倍增、招引新增“两增并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事实上,“传统”不等于“低端”,看似旧的传统产业,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能爆发强大竞争力。

  烟尘扑面,气味呛人,噪音震耳……提到冶炼厂,人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这样的画面。

  然而,当记者走进“株冶有色”时,看到的场景完全颠覆了对冶炼厂的传统印象。

  在智能控制中心,超大电子显示屏高清显示各生产环节工作情况,生产线各数据实时呈现,技术人员鼠标轻点即可在线操控生产设备;在自动化无人生产线,一台台机械臂灵活运转,把工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株冶有色”从事的是锌冶炼加工,本属于传统行业,但通过“设备大型化、工厂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全流程工艺创新与全链条降本增效后,企业多项关键指标行业领先,成为中国锌冶炼的标杆!

  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湖南机油泵完成泵体加工智能制造示范线%;南岳电控实施数字化智能改造后,一线生产人员减少一半,生产效率却明显提升.....衡阳从“上云、用数、赋智、绿色、安全”五个层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先后培育孵化了南岳电控数字化车间、水口山5G智慧采矿等一大批数字化转型项目及智能制造平台,推动传统企业加“数”奔跑,迸发勃勃生机。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建筑、农业、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是以旧换新重点,在这些领域,衡阳均有比较优势。

  “比如,衡阳可以做深做透回收循环利用这篇大文章,布局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电池等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金翼有色、金凯循环等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推动更多衡阳优秀本地企业进入国省‘两新’政策产品目录,帮企业及时、精准、充分享受到‘两新’政策红利,把衡阳打造成为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标杆城市。”一位业内人士建议。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除了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衡阳要积极培育新兴起的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蓝海”。

  谁抢占了数字“智”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沿衡州大道数字化的经济走廊,创业中心、创新中心、总部基地数字城市园、区块链园等9大数字产业园区一字排开,519家企业在此汇聚成势,衡阳数字化的经济方兴未艾。

  当前的衡阳,正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化,推进数据确权,深化数据资产开发应用,释放更多数据资产市场价值,构建活跃繁荣的数据产业生态。

  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积极发展特种玻璃、特种陶瓷、先进储能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上游电解水制氢技术,谋划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鸟儿虽善于飞翔,但借助上升的气流,才能抵达更高更远的地方,衡阳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正立于时代风口,胸怀未来格局。

  “科技创新”不是形式上的新颖独特,而是要以实践为指向,以结果为导向,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之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以此来实现生产力真正意义上的“新”与“质”。

  实践表明,着眼于解决产业“痛点”的科学技术创新,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五年破釜沉舟,“长高森源”研发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出高压智慧开关柜,解决了智慧电网建设高压智慧开关柜的市场“痛点”,迅速成长为全省中压开关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众多企业陷于锂电池储能市场血拼时,“衡阳瑞达电源”敏锐发现了储能电站电池安全性的迫切需求,另辟蹊径研发无酸固态铅电池,成功实现换道超车,领跑储能电站电池市场,正向全球最大的OPzV固态铅电池及储能电站系统集成装配制造基地目标迈进。

  这些企业的成功案例,无不诠释着科学技术创新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正是解决产业“痛点”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持续涌现,才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科学技术创新不能依赖“拿来主义”,而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既要有“高原”,更要有“高峰”。

  在强调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时,习使用“特别是”的句式着重强调了两个关键词:“原创性”和“颠覆性”,这既是“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也是“从1到N”的颠覆性跨越。

  氮化硅的制造技术原本被国外垄断。“凯新科技”十年磨一剑,突破技术“锁喉”难题,生产出100%自主知识产权、纯度达99%以上的氮化硅。因为产品性能指标稳定,受到市场热捧,呈批量替代进口之势,在光伏领域的应用成为全国“隐形冠军”。

  科技创新还要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产业链中的融通带动作用,为构筑产业科技高地提供强大支撑。

  以输变电产业为例,虽然在超高压变压器领域中,以衡阳特变为龙头的衡阳输变电产业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和全国第一,但科学技术创新仍需靶向发力,建设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平台。

  如何靶向发力?市政府参事晏华衡建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在衡阳建设院士领衔的世界一流、国家级输变电创新中心;支持输变电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装备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筹建国家输变电装备计量测试中心和国家输变电装备质量标准实验室等,助力衡阳输变电产业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

  唯有“新新”不息,方能生生不息。科学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上的含金量高,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所以,衡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必须打造顶尖人才“高地”。

  但不靠海、不靠边的衡阳,相对沿海发达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并无明显优势,怎么样才可以出奇制胜,让顶尖人才为衡阳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一方面,高校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及科研力量,但科研成果要转化成为产品,至少需经过技术评估、市场分析、资金筹措、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等七大步骤,而这并不是高校科研团队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衡阳各园区企业有雄厚的资金、现代化厂房设备、强大的生产队伍、销售网络及灵敏的市场嗅觉,但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够,又成为困扰广大公司发展的“科创软肋”。

  因此,如能在高校和衡阳各园区及企业之间架起双向奔赴的合作桥梁,打通从科研到应用的“任督二脉”,将既促进“实验室”里的样品变成大市场里的商品,又帮企业实现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的突破,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UP”,是英文University&Park的缩写,即高校和园区合力,协同开展高端人才引进、科创团队落地工作,这是高新区直面“痛点”的全国首创,目的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校优质科研成果在衡转化,打造高新区“科创高地”。

  “up”模式的精髓在于,建立了“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的引才新机制,从建立产学研关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聘用、兼职等形式不拘一格引人才,无论是“拎包入驻、整体引进”,还是“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抑或是“技术入股、基金支持”,方式灵活多变,激发了人才“产出效应”。

  北航张春熹团队、上海交大刘河洲团队、酷哇机器人何弢团队……目前,高新区已引进落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引进湖南省“5个100”科学技术创新人才14位,签约引进59名海归博士,引进关联企业2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

  记者了解到,衡阳将继续实施“人才雁阵”计划,深入落实《衡阳市外国专家人才引进支持项目实施办法》等政策,健全完善落实人才引育留用“1+N”政策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人才向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集聚。

  “衡阳还应树立大人才观和人才链思想,狠抓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质劳动者‘三高’队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深层次地融合。”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肖东生建议。

  尊重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衡阳将形成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绝的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