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5-17 19:43:48 人气:1 来源:常见问题
近年来,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体奔赴新能源领域,加大投资布局,推进技术创新,无不想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甚至酝酿又一次腾飞。
海力达也是其一。近几年,在保持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面向新能源领域,其瞄准热门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以及氢能板块,展开了一系列布局,并不断加快节奏,目前来看,已是成果显著。
近日,海力达全球CEO总助、海力达中国董事及全球新技术战略总监沈俊豪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透露,过去两年,海力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冷媒阀产品已规模化量产,集成模块产品也已量产交付,氢能板块布局全面铺开,且中低压氢阀已全部量产,当然其传统业务也在持续发力,市场占有率仍保持领先,“海力达‘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正逐步形成。”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为该市场带来了庞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复杂性也推动了单车价值量的提升,沈俊豪表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量约为传统汽车的两倍。
而作为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阀件在热管理系统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正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以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热管理为例,如今,热泵空调替换PTC已成趋势。沈俊豪也提到,现在大家走的路线基本确定是热泵,而从阀件来看,每辆电动车热泵系统差不多需要2~3个冷媒阀,如果以平均数3个来算,价值就达到了300余元。
不止如此,如果是采用更环保的新型制冷剂,比如二氧化碳(R744)的热泵,由于其对压力、泄漏的挑战非常高,材料成本会增加,密封等方面的工艺技术要求也更高,其单车价值量自然随之提升。
据盖世汽车了解,在冷媒阀方面,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海力达依托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全系列布局R134a冷媒阀产品,目前已规模化量产常规电子膨胀阀、大口径电子膨胀阀以及不同口径的常开常闭SOV电磁阀和单向阀,后续还会推出更低泄漏性能的大口径电子膨胀阀及冷媒多通阀。
其中,电子膨胀阀作为海力达热管理的拳头产品,凭借其高耐久性、低内漏的优点,已经有多年的量产实绩,目前为众多OEM和Tier-1供货,市场质量表现非常稳定。
大口径电子膨胀阀作为其核心产品,采用了高精密的机械零部件、内平衡结构设计、自补偿的运动机构件、智能化的电机控制算法,具有响应速度快、低内漏、低噪声、双向流通、全生命周期精确控制管理系统中的流量和压力的特点,有效提升热管理系统的能效和可靠性。
按照规划,未来海力达全球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推出适用于CO2、R290等更环保新型制冷剂使用的电子膨胀阀、电磁阀、多通阀等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冷媒阀解决方案。
此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热管理集成模块方面,海力达的集成模块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集成模块产品已在行业多个OEM实现量产交付,相关研发能力、系统验证能力、制造能力、供应链体系以及质量管控流程均趋于完善。
按照沈俊豪的说法,过去两年,海力达在热管理板块的整体战略布局明显加快,且进展超出预期。
据他介绍,在刚进入这一个市场时,海力达计划先从阀入手,然后自下而上慢慢去做,“但市场迭代很快,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在这个逻辑下,我们并行推进阀与模块的布局,同时都量产了,也拿到了头部客户的订单。对我们来说,这一步做得是比较成功的。”
更为关键的是,战略布局的加快,还为其带来了更高层面的利好,“我们往上做到模块这个层级之后,可以从系统或模块层面看到,如何把阀做得更好。要知道,阀的自制率高以及性能表现好,是很重要的,车企在选择模块供应商时,也会评估其对零部件掌握的水平。所以并行布局阀与模块,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沈俊豪补充道。
他指出,把冷媒阀的市场影响力做得更大,是海力达的第一个任务,“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这一圈走下来,我们得知,阀的潜力还是很大,而且在这一板块,我们的优势也非常独到的。尽管大家都在做一些集成的产品,但在这样的产品上,你只是拧几个螺丝,还是拼拼凑凑做出来一个产品,抑或是其中的子零部件你都能做好,这是有很大区别的。当你真正把它做好,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那么多。”
他表示,目前海力达已获得多家头部企业从部件到模块的订单,接下来将持续与这些头部企业维持好的关系,由这样来看后续,海力达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一个更高的级别。
今年以来,多项利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密集发布,据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全国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氢能已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趋势,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就海力达而言,早在新能源转型之初,其就将氢能作为重点发展趋势之一。按照沈俊豪的说法,行业势必要往减碳的方向走,而对海力达来说,从电动化到清洁能源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据了解,作为一家具备汽车行业背景的公司,海力达刚涉入氢能领域时,主要聚焦于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和供氢系统低、中、高压核心阀门产品。
以储氢瓶阀门为例,海力达采取低压和中压阀先行的策略,通过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后续的高压阀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沈俊豪介绍,目前,海力达的高压氢阀还处于试验阶段,但中低压氢阀已经全部量产,且已有一定市场规模,“因为我们布局的比较早,在部分产品领域,我们已占到约10%的市场占有率。”
业界周知,在汽车领域,氢能最主要是在重卡领域落地应用。但目前来看,氢能重卡仍处于商业化初期,还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成本挑战,制氢成本、运氢成本以及加氢站成本均有待逐步降低。沈俊豪表示,保守估计,2028-2030年,它的量才会变得可观,这取决于政府补贴、商业模式的成熟、TCO(总拥有成本)的降低等综合因素。
有业内人士指出,制氢成本问题关乎产业长远发展,而当前降成本的速度远不够快,“要关注氢能产业的生态链和供应链,让整个供应链同步崛起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也在相关场合表示,“现在氢能很‘热’,但还只是战略价值层面的‘热’,我们应该把战略价值变成商业经济价值,核心就是氢能的性价比。”
他还提到,中国在氢能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主要是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还要继续优化升级,尤其是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同时,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商业化。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海力达的规划中,其在氢能板块的布局,早已不局限于车用。据悉,海力达已围绕氢能的全产业链展开布局,包括制氢端(电解水制氢)、储氢端(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以及应用端(交通领域、建筑和发电领域),且在这些领域已获得了相应的订单。
沈俊豪提到,目前,海力达在全球三大地区(北美、欧洲、亚太)都已有氢能的头部客户,“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能做到这个程度,我们仍旧是比较自豪的。当然整体的氢能应用量还有待发展,这跟宏观经济等方面有关系,但我们始终相信未来量会起来,我们这步棋下得还是很好的。”
他强调,在阀这样的领域,海力达希望有机会能够从车用出发尽可能覆盖整个氢能生态链上所有的环节能用到的低压、中压到高压的产品(不涉及大型的工业用阀),“我们大家都希望在整个氢能生态链里都有海力达的产品,且持续提高份额及影响力。”
很显然,面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氢能新赛道,海力达已取得明显成效。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不仅得益于其在新领域布局的持续推进,也离不开其在传统动力总成业务领域所积累的坚实基础。
除了上述新能源两大板块之前,海力达依然维持传统动力总成领域的业务优势:全球销量排名第三的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双离合变速箱电磁阀供应商。
作为拥有百年技术沉淀的动力总成供应商,海力达是电磁阀类产品在细分应用市场中的隐形冠军,拥有全球生产约6千万支电磁阀的丰富经验。这为其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氢能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仅如此,近几年,在传统业务上,海力达仍在持续发力,保持领先,这使其在推进转型过程中,继续稳健向上发展。
据沈俊豪介绍,凭借电磁阀产品在动力总成系统中强匹配相关的优势,海力达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努力配合客户端的需求,赢得客户信赖,捍卫现有市场份额。
另外,基于现有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制造工艺,特别在变速箱业务领域不断发掘新的项目机会,与技术趋势紧密结合,扩大在混动领域的应用。
此外,基于长期的开发经验总结,积极验证并导入具有成本优势的替代材料、新工艺以及新供应商,实现持续的降本增效。
“我们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沈俊豪指出,之前海力达的产品主要聚焦于内燃机和变速箱,现在产品的跨度增大,且更稳定,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以及氢能业务的持续推进,海力达“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正逐步形成。
他表示:“从业务上来说,我们没那种大起大落或者倒闭的风险,我们是很稳定的一个企业,和那些纯赌一条线的企业是不一样的。”
当然他也强调,在中国市场,海力达需要更努力地推动电动化及氢能的发展,但是这个业务必须要赚钱,“很多东西不赚钱,你铺开做很大也不行。”
这也是海力达择优选择客户的原因所在。据了解,海力达在客户选择上很慎重,更加聚焦于那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头部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国内车市正上演激烈的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3月便有超20个品牌通过不同方式拉低购车门槛。车企竞相杀价,汽车零部件企业自然也面临更加大的降本压力。
据沈俊豪透露,为此,海力达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我们把自己逼得更狠,余量要逼出来,这样别人在降的时候,你不会手足无措。”
具体他提到,一方面,技术上的VAVE一定要做;另一方面,供应商管理上,围绕未来业务,大家要更好地绑定,“例如在技术上,我们大家可以给供应商合作伙伴提出很多建议,也有精益团队与他们共同合作,去看如何优化成本。如果一味压价,挤压上游利润空间,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他还指出,全球共享平台的应用,更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以氢能领域为例,海力达实现了全球研发资源数据共享、全球客户资源推广、全球氢能市场信息共享以及全球氢能技术路线共享。
海力达不断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研发进程。以中国市场为例,今年2月,海力达位于常熟的研发测试中心顺利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室(焓差试验室)的验收,并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今年还会完成专属氢能高压测试房间建设,亦会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些皆标志着海力达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力。
另据沈俊豪此次透露,接下来,海力达常熟工厂将进一步拓建,“把之前的常熟老工厂进行合并,变成一个更大的工厂。这也代表,我们中国业务持续良好发展,同时也更积极地布局中国市场。”
基于此,海力达对接下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在这一两年,整个市场的格局可能会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或者是洗牌。在当时,我相信,我们前期的这些布局,包括客户关系的维护,以及我们的供应链建设,会真正的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发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