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召回王者”竟是它……

发布时间: 2025-03-08 20:42:28 人气:1 来源:常见问题

  随着“3·15”的临近,汽车质量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但如果说“3·15”是消费的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时刻,那汽车召回则是全年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机制。相比“3·15”曝光的个别案例,召回制度覆盖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是行业质量管控的“晴雨表”,也是消费者安全的“警示灯”。

  2024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更是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然而,随着产销量的不断的提高,汽车召回的规模也呈现出迅速增加趋势。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召回公告统计,2024年,共有183家汽车生产企业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共计召回1123.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67.1%,时隔五年再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其中新能源车更是呈现出明显地增长趋势。

  谁是2024年的“召回王者”?哪些领域是车企召回的“重灾区”?不召回就是不是就代表产品质量过硬?一篇文章为你解答清楚。

  根据58汽车统计的召回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召回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为:特斯拉、宝马奔驰本田以及神龙,尤其是特斯拉、宝马和奔驰,全年召回量均超百万,分别为339.43万辆、246.33万辆以及137.72万辆,这些车企召回的根本原因涵盖了软件故障、生产制造、零部件缺陷等问题。

  从月度分布来看,2024年1月、8月、9月的召回量均超过百万辆,其中,8月的车企召回数量最多,总计召回305.72万辆,这主要是由于特斯拉和宝马在本月的召回量双双突破百万辆,其中,特斯拉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车型因前备箱闩锁总成系统存患及饰板表面底涂剂不足的原因,共计召回168.44万辆;宝马1系、2系、3系、4系、5系、6系、X1、X3、X4、X5、X6车型因用户自行改装方向盘,导致车辆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有几率发生炸裂的原因,共计召回135.79万辆。

  从召回次数来看,2024年召回次数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奔驰、宝马、斯泰兰蒂斯、保时捷大众,其中,奔驰的召回次数为29次,位居第一,其次为宝马,全年总计召回16次。

  从企业类型来看,2024年发起召回(乘用车)的企业共有31家,其中,合资企业占到了约四分之三,共计23家,自主品牌相对较少,共计8家,分别为长安、比亚迪、广汽传祺东风风神、北汽蓝谷、奇瑞领克江淮。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除特斯拉外,合资品牌召回的根本原因集中在制造工艺、零部件缺陷等领域,而自主品牌的召回则大多分布在在软件问题及电池电机等领域,这也体现出自主品牌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召回事件之所以频发,是因为其不仅关系到消费的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反映了汽车企业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水平,那么,2024年车企召回问题大多集中在哪些维度,用户要重点关注哪几类问题?

  在电动智能化浪潮下,软件在汽车中的应用愈来愈普遍,同时软件问题引发的召回也较为常见。

  影响车辆功能正常使用:部分车企的车辆因软件问题导致各种功能出现异常。如特斯拉部分车辆由于软件问题,造成后摄像头集成电路通讯不稳定,倒车影像无法显示,影响驾驶员倒车视野,增加碰撞风险;还有车辆因软件策略原因,启动后无法立即显示已监测到的胎压监测系统故障。

  安全相关功能受影响:一些软件问题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功能。例如现代部分车辆制动系统的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有几率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奔驰部分车辆通信模块控制单元软件存在问题,导致通讯模块不能准确计算车辆的位置,紧急呼叫功能受影响,可能会引起救援延迟。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和稳定能力至关重要,电池问题引发的召回也备受关注。

  电池热失控风险:多个车企的部分车辆存在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短路的问题,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起火风险。像一汽-大众、保时捷等车企都有因这类电池问题而召回车辆的情况。

  电池相关部件故障:除了电池模组本身,电池相关部件故障也会引发召回。如东风日产部分电动汽车因驱动电机轴承组装时油封损伤,导致密封不良,电机内部机油渗出,与碳刷粉末生成固体堆积引起短路,车辆行驶中动力中断;还有本田的部分车辆因制造原因,动力电池负极端子也许会出现破损,造成动力系统故障灯点亮,车辆无法行驶。

  燃油泵问题:本田、奔驰、捷尼赛思、福特广汽丰田等多家车企的部分车辆因燃油泵问题召回。例如燃油泵叶轮不满足材料特性要求,叶轮变形与壳体发生摩擦、阻力增大,极端情况下造成燃油泵停止工作,车辆行驶中熄火。

  安全气囊有关问题:一些车辆的安全气囊存在问题,如福特的部分车辆因转向管柱控制模块中的时钟弹焊接不充分,可能会引起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电路连接断开,碰撞时气囊无法有效展开;还有宝马的部分车辆因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有问题的气体发生器,在气囊展开时有几率发生炸裂,伤及车内人员。

  其他零部件故障: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电机等零部件故障。如一汽-大众部分车辆制动踏板和制动助力器之间推杆螺纹连接可能出现松动,影响制动性能;长安福特部分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电机有几率发生短路,导致电子驻车制动无法启动或解除。

  螺栓紧固问题:许多车辆因螺栓未正确拧紧或未达到规定力矩而召回。如沃尔沃部分车辆二排座椅安全带固定螺栓没有依规定拧紧,车辆发生碰撞时,可能松动;奔驰部分车辆蓄电池接地线的接地固定未被正确固定,可能会引起起火风险;宝马部分车辆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单元的螺栓未根据相关要求正确紧固,影响转向功能。

  焊接问题:一些车辆存在焊接不良的情况。例如丰田部分车辆全景监控系统的摄像头壳体结合部位焊接不良,防水能力不足,导致摄像头图像无法显示;奇瑞部分车辆后轴纵臂与套管焊接不牢固,可能会引起车轮失控。

  2024年是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施行20周年,20年来,汽车召回制度从无到有、从完善到成熟,已成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车企对待召回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被动应对逐渐转变为主动担当,慢慢的变多的车企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主动召回,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纠正的一个误区是,产品不召回并不完全等同于产品质量过硬,汽车作为高度工业化的产物,即使在上市前历经多轮试验,仍有可能是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问题,因此,强化产品上市后的用户调查,及时捕捉并及时甄别出产品缺陷,继而主动召回问题产品,是一个负责任企业应有的态度,正如此前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负责人所提到的,汽车企业的零召回已经不是企业汽车质量过硬的标志,相反,零召回往往意味着企业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样加强完善召回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召回过程的监管,确保车企真正落实召回措施,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高质量的维修和更换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的提升,召回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新出现的技术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月7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调整在华管理层,由忻天舒担任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及“Stellantis集团-零跑科技战略联盟”负责人。同时,忻天舒也将继续担任“零跑国际”合..

  2025年3月3日,“银河浩瀚安全平权”吉利AI智能科技发布会于三亚正式举办,吉利全域AI战略及吉利高阶智驾品牌“千里浩瀚AI智驾系统”正式对外发布。..

  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9%,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4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灵鸢”实现了车与无人机的整车集成,并将覆盖比亚迪旗下全品牌车型,实现技术普及。..

  慢半拍?合资转身是否还有新底牌?新能源时代技术主导权被垄断了?合资造电车真比新势力少个基因?普及全民智驾合资如何坐上牌桌?这四个问题不是来自外界的“灵魂拷问”,而是东风日产给自己出的必答题。..

  2025年3月1日,凯迪拉克全新CT5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分为城市运动版、赛道性能版以及赛道性能版+巅峰赛道选装包,限时一口价区间为21.59-26.59万元。该车配备了第四代MRC电磁悬架..

  近日,2025年德国iF设计奖决选结果揭晓。凭借卓越的设计理念与创新实力,东风汽车旗下两款概念车双双斩获这一全球顶级设计奖项。..

  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暨《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重磅发布

  2月28日,由车问网、四度传播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重磅发布了《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并为入选作者和入选优秀营销传播案例企业..

  2月27日,小米SU7Ultra正式上市,售价52.99万元起,这一定价相较预售价(81.49万元)低了近30万元,因此,也被网友调侃为“拳打保时捷,脚踢56E”。..

  日前,有消息称,奔驰中国已于近日开启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约为15%,裁员范围主要围绕销售、汽车金融两个体系,研发体系暂未涉及。..

  2月26日,全新普拉多旗舰VX版正式上市。至此,全新普拉多形成了包括旗舰VX版、悍野WX版、全能TX版、穿越BX版在内覆盖出行全场景的四款产品矩阵,官方指导价分别为55.98万元、54.98万元、48..

  2025年2月25日,一汽奔腾在悦意科技日发布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等硬核技术及技术生态朋友圈,同时,全新车型悦意03技术揭秘、悦意07首发亮相。一汽奔腾此次集中发布核心技术,全面展示其新能源转..

  还记得5天前尊界S800技术发布会上,那辆被拉来各种吊打,还被余承东善意提醒“很优秀”、“不要嘲笑它”的迈巴赫吗?没错,就是那辆车的车主,找上门了!..

  有消息称华为派遣近300人团队入驻阿维塔科技总部,双方将就第二代产品的产品定义、用户洞察、经营销售的策略等开展联合共创,另有消息,阿维塔科技已申请注册“塔界”、“势界”的商标,也被外界猜测为双方或将联手“第..

  日前,阿维塔07pro+正式上市,新车在Pro版车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配置升级,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1.99-22.99万元,在此基础上,还给到消费的人一系列的限时购车权益。..

  2月21日,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

  2月17日,华为车BU携手岚图汽车亮相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引力场》节目,呈现了一场以《造聪明车懂中国路》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靳玉志、岚图汽车CEO卢放,以及央视主持人劳春燕,..

  2月14日,小米CEO雷军在社会化媒体发文,庆祝小米SU7Ultra在全国挑战赛第四站中,以20944的成绩成功超越保时捷TaycanTurboGT,成为上赛最速量产车,刷新了上海国际赛车场官方认..

  2月13日,本田、日产和三菱就解除合作备忘录一事达成共识。三方分别在官网宣布,将终止三方此前就合并事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日本汽车界最大的整合宣告流产,也由此失去了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机..

  3月7日,捷途汽车旗下全新车型——捷途自由者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紧凑型SUV,提供4款配置,售价区间为12.49-15.49万元,此外官方还推出了一款星月女神版车型,售价13.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