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资源要素浙江给特色产业装上”最强大脑”

发布时间: 2023-08-23 12:09:21 人气:1 来源:球王会官方入口

  “星期天工程师”,一个极具时代感的专有名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大批来自上海等大城市的工厂、科研院校工程师趁周末去周边乡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星期天工程师”的一份功劳。

  如今,迈向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浙江,正着力打造全新的工程师“金名片”。2020年,浙江在全省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集聚一批海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共享技术、成果、人才等资源要素,为地方特色产业装上“最强大脑”,助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记者探访温岭、瑞安、北仑等地的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看这个“最强大脑”究竟如何运转?

  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工厂停工、物流停滞、外贸退单等风险不断出现,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也突陷“冰河期”。然而随之而来的“惊险一跃”,令整个行业迎来了集群式复苏和强劲增长。2020年上半年,温岭泵与电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8%。逆势上扬的背后是一项项“硬核”科技的支撑。

  元旦前,台州谱罗顿机电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格外忙碌,工人们正将一个个只有巴掌大的高效能水泵控制器从流水线上打包入库。“相比传统控制器,这款产品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二,效能却提升了两成。”2020年靠着这款主打的“网红”产品,沈云荣新创办的这家企业年产值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今年更是有望达到5000万元。

  事实上,在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界,沈云荣早已是“老炮儿”一样的存在。但近年来,产业内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制造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严重下降,一度让他萌生退意。“去年我就打算研发新型控制器,别小看这样一个关键零部件,它涉及机械制造、软件编程、材料工程等专业,高端工程师不好找,就算找到了,中小企业也‘养不起’。”沈云荣说,当地有家企业因为找不到能突破技术瓶颈的工程师,导致上百万的研发经费打了“水漂”。

  一个机遇,促使沈云荣“二次创业”。2020年初,温岭机电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它精准聚焦“电机、流体、电控”三大制约机电产品转型的技术瓶颈,先后投入1.5亿元与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汇聚了相关专业工程师200多人,为公司可以提供人才共享服务,组团攻克难关。沈云荣借助平台成功对接清华大学的研发技术团队,顺利攻克了技术瓶颈。

  成立不到一年,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对低振动永磁直流电机等16个共性技术难题展开攻关,并通过项目合作为本地企业解决了40多个技术难题。

  改革开放后的浙江经济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是浙江的“本钱”。“但是,块状经济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逐渐显现,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低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甚至很多共性的技术难题长期无法突破。”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就是聚焦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将以前的“星期天工程师”集中请到“家门口”、集成到平台上,实现人才共享共用,解决中小企业工程师引不到、成本高、养不起等问题,切实强化人才支撑,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精准、便捷、经济的服务保障。

  集聚工程师力量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的作用,已经在不少发达国家得到印证。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拥有40多万名会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方面技术学会之一,为全世界电气和电子产业提供智力支撑。日本则在每个县设立了产业技术振兴中心,涵盖不同产业领域,集中为中小企业服务。

  不贪大,不求全。特色产业是浙江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首要关键词。在2020年浙江开展的14个县级试点中,余杭、萧山、德清、义乌等地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光电新材料等新兴起的产业,乐清、瑞安、柯桥、天台等地紧贴电器、汽摩配、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都与当地产业紧密相扣。它们均以“成熟型技术应用与推广服务”为主攻方向,为各地点上企业和面上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解痛点难点问题。

  科学技术人才柔性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是一个在不断探索的课题。曾经的“星期天工程师”,被很多人视作对科技人才的第一次“松绑”。

  产业是躯干,工程师是灵魂。作为一个全新的创新平台,当前,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如何贯通工程师引进、培育、评价、流动、使用、服务等环节,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有效提升工程师的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是中心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在瑞安智能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中心全力引进的一位业内“大咖”,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俞小莉,常驻在这里为企业的创新“问诊把脉”,“企业有需求,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我”。除了像她一样的10位专职工程师,中心还多元配置了兼职工程师。对内,中心组织了50家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成立“智能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联盟”;对外,中心与意大利都灵汽车学院、日本技术士会签订海外顶尖工程师协议,每年开放1000个名额,推动双方人才双向流动。

  工程师的引进是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第一道关口。人才从何而来?在瑞安智能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芮阳看来,“协同创新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要跳出本地区域限制,把思路拓得更开更宽,全面加强与全国甚至全球高校、院所、协会等的对接合作,不断的提高平台创新资源的集聚度。”

  为集聚工程师,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宁波北仑区借助国家外专局、企业海外研发机构、中外合作平台等招募海外工程师;平湖借力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等地高校广泛开启校企合作;杭州余杭区则依托本区域内的科创平台,发挥其人才、项目、设备等资源优势,实现工程师集聚效应。

  在推进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省委人才办明确,对各地在工程师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的人数,暂时不设具体指标,目的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那么,在引足的同时又该如何用好工程师?瑞立集团是瑞安一家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过去几年,企业一直在寻找一种全新的产品检验测试模式,以求提升研发效率。来自浙江大学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博士张宗煜和团队通过“揭榜挂帅”,接下了企业这个需求。他们带来的物联网技术,让技术人员无需跟着车满世界跑,只要在办公的地方远程参与测试就能实时掌握数据。

  走进瑞安的创新中心,一面面墙上悬挂着当地数十家企业悬赏的红色“榜单”——高承载能力齿轮设计制造技术,投资1000万元,榜额80万元;电子节气门阀研发与改进,投资1000万元,榜额50万元……芮阳介绍,企业共性问题,由中心联动工程师力量和资源攻关,而企业个性问题,中心则搭建桥梁,以“揭榜挂帅”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帮助人才和企业双方进行资智对接,谁能干就让谁干,不以“人才帽子”“职称高低”“论文数量”论英雄,充分赋予工程师项目的自主权、资源配置权。

  此外,浙江还在积极研究更多支持举措,如考虑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在申报人数、资格条件、申报渠道等方面予以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作用发挥明显的工程师;探索开展工程师职称制度改革,赋予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师高级职称评审权限;推动与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在协同创新中心所在地设立分院,全面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可鉴,需要各地边干边学,大胆探索,在人才的引育用等环节创新,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和经验方法。

  未来的区域人才竞争力,将越来越多取决于平台能级。当前浙江各地推出的人才平台不少,但高能级平台还不够多,这也直接制约当地人才集聚数量和质量。从以往科创平台建设经验看,单靠政府运行,与市场关联度不足,平台不容易搞活;纯粹市场化,忽视了平台的公益性,又容易失去公共服务功能。

  在推进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如何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革新,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来为平台“提级赋能”?

  温岭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在实践中认为不能以事业单位模式来管理平台,要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相结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日常运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防止政府大包大揽,促进平台实体化、市场化、企业化运作。”

  为此,温岭依托清华控股集团与温岭市场集团两家企业一同组建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中心科技成果导入、项目价值评估和研发资源协同等实体业务开展,既让平台拥有较强的资源嫁接能力,又保障了平台的公益属性。

  日前,在温岭机电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浙江遨博机器人有限公司借助中心的工程师力量和高精密检测设备,对一款复合型智能机床零配件进行合格性检测,为企业节约了至少30万元用于购置检测设备的费用。2020年以来,该中心已累计投入近1亿元,配置了23个高端实验室,全部实验室设备向中心工程师团队、企业开放使用,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根据浙江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计划,在中心运行初期,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运营费用补贴,在后期,中心则要逐步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循环。政府逐步退出,并不代表对中心放任不管,而是转向做好构建营商环境、优化人才生态等工作。

  走进坐落于北仑区明州西路上的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一面硕大的LED显示屏吸引眼球。屏幕上,包括人才行业分析、技术库、项目库、企业需求库在内的一连串数据快速跳动,这些都是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实时更新的全球引才大数据。

  除了第一时间更新的数据信息和设施齐备的线上线下对接平台,贴心的服务细节比比皆是。中心大厅,由出入境审批、外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法务咨询等部门组成的现场办公窗口次第排开。“海外工程师在宁波开展工作、服务时遇到什么困难,窗口都能帮忙解决。”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目前浙江省借助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集聚工程师2300多名,服务企业1400多家。今后,随着平台建设运行日臻成熟,浙江计划在14个试点县以外,进一步拓展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覆盖面,将它打造为推动浙江产业升级、确保产业自主可控、提升平台能级、补齐人才短板的一个强力支点。